作为降低医疗保健成本的一部分,美国前总统唐纳德·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,其愿景是将在美国销售的处方药成本降低 30% 至 80%。这项工作采用“最惠国待遇”(MFN) 政策,其愿景是使美国的药品成本与最低收入富裕国家支付的价格持平。
正如特朗普所解释的那样,最惠国待遇模式将看到,美国人为类似药物支付的价格不会比其他工业化国家的患者高。“美国支付的价格永远不应该超过国际上存在的最低价格,”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。
该行政命令为制药公司提供了 30 天的宽限期,以自愿降低价格。如果他们不这样做,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 (HHS) 将采用最惠国税率定价模式。总统还威胁要对不改变定价模式以符合全球模式的公司征收关税。
该政策建立在 1994 年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》(GATT) 中概述的贸易原则之上,根据该原则,世界贸易组织 (WTO) 成员必须平等相待。虽然关贸总协定通常是指关税和贸易行为,但特朗普已将最惠国待遇概念应用于药品定价,旨在消除他认为美国的系统性滥收费用。
例如,如果一种药物在印度的价格为 1,000 印度卢比(约合 11.71 美元),那么如果相同的药物在美国以高估的价格出售,则这是不可接受的。它可能会对印度等国家产生重大影响,这些国家大量参与制药行业的全球供应链。
印度是世界第三大药品生产国,也是美国的主要供应国,占所有药品进口的近三分之一。根据药品出口促进委员会 (Pharmexcil) 的数据,在 2024-25 财年,印度对美国的药品出口增长了 16%,达到约 90 亿美元。
专家预测,为了抵消在美国可能造成的收入损失,制药公司可能会选择在印度等新市场提高价格。这将与一些广泛使用的药物的价格相呼应,包括盐酸特比萘芬,这是一种在印度广泛生产并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抗真菌药物。
随着最惠国待遇政策的实施,整个药品价值链的利益相关者(政府、制造商和患者等)都将密切关注这一前所未有的定价改革如何重塑国际药品市场。